2024浴霸行業發展現狀及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時間:2023-12-25 09:45 閱讀:536 整理:市場調研公司
浴霸源自英文 “BATHROOMMASTER”可以直譯為“浴室主人”。它是通過特制的防水紅外線熱波管和換氣扇的巧妙組合將浴室的取暖、紅外線理療、浴室換氣、裝飾等多種功能結合于一體的浴用小家電產品。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理念發生改變,浴霸已成為衛浴裝修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產品。2015年以后遇著市場擴容受阻,行業進入轉型期,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這一階段,產品迭代速度加快,部分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小規模企業逐步被淘汰,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
浴霸行業發展現狀及企業競爭格局分析
浴霸產品最早由奧普電器等企業引入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從原先僅具備簡單的取暖功能,發展成集暖房、照明、通風、換氣、殺菌、濕度控制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電器,功能逐漸多元化,產品附加值持續提升。浴霸與大部分家電一樣屬于與房地產市場關聯密切的電器,由于2017年以來國內住宅竣工面積負增長,因此浴霸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近乎停滯,2019年國內浴霸市場規模約為30.97億元。近年來,價值更高的集成吊頂出現,將浴霸及各種電器能夠融為一體,相對符合現代人對個性、時尚的要求。目前在城市居民家庭中,集成吊頂的擁有率不到10%。
2000年以來,我國房地產行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竣工房屋面積日益提升,2010年后,竣工房屋面積基本維持在10億左右,積累下來的存量市場體量龐大,衛浴產品一般10年左右需要翻新,潛在市場空間巨大,同時,隨著消費升級,居民二次裝修需求隨之提升,翻新周期縮短。我國已經進入存量房時代,舊房更新、二手房二次裝修也已成為市場需求重要源泉,衛浴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呈現穩中有增的趨勢。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數據,2016-2022年我國衛浴市場規模由1420億元增長至1937億元,CAGR為4.5%。
我國的浴霸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較高,奧普長期以來位列市場份額首位,2019年奧普銷售量約占全國浴霸銷售量的68.1%。另外在部分地區也有一些地區品牌具有本土優勢,例如在華南市場多麗一家獨大,在西北市場美的與奧普市場份額基本齊平。目前浴霸市場玩家包括專業生產企業、照明企業和跨界大家電生產企業。
而在價格方面,松下主打高端市場,奧普、光芒、名族、美的瞄準中高端市場,其中,照明企業主要依靠本身主營產品優勢向浴霸品類拓展,綜合家電企業未將浴霸作為主營發展方向,故通常采用自產+OEM模式進行生產,小眾品牌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而用戶對于舒適性的追求將使得浴霸行業的平均價格逐步走高。
浴霸行業的市場景氣度與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2016年以來我國住宅竣工面積進入下行周期導致房地產市場行業下游市場受到較大沖擊。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住宅竣工面積進一步下降至659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降幅有所收窄。
TOTO、科勒等國際知名衛浴品牌憑借其強大的資金實力、銷售、生產布局完善以及較高品牌影響力,在國內高端衛浴領域占有較大市場份額;箭牌、九牧、恒潔等國內知名衛浴品牌,近年來,通過豐富產品線、穩步拓展產能,并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動產品技術迭代創新,在中高端衛浴市場與外資品牌展開追趕與競爭;此外以京東、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和松下、海爾等家電廠商,也紛紛試水智能衛浴產品,搶占中端為主的市場份額。
而在疫情背景下的精裝修市場表現出較強的韌性,2020年全年開盤量約為325萬套。2020年精裝修市場經歷了“一季度低谷、二季度逐步復蘇、三四季度波動增長”的反轉之路,市場發展雖暫離高速車道,但整體表現符合規律與預期。從2020年各月開盤規模變化分析,2月份因疫情爆發售樓處關閉,樓盤項目開盤延期,使得當月開盤房間套數同比降幅超過96%。
中國浴霸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如由于沒有一個統一、詳盡的安全指標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造成一些低質偽劣的產品充斥其中,對消費者的健康及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而國家對浴霸行業的各項質量、安全指標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和標準等等嚴重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品質的提高。
浴霸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消費者觀念的變化,生活檔次的提高,對浴霸產品的外形、適用性等的要求越來越高。充滿時尚氣息,更適合現代家居使用,耐熱、防腐、防銹性的新型金屬面板將會成為未來浴霸面板應用趨勢。與傳統家電產品不同,小家電在中國的銷售仍然處于發展階段,隨著消費者需求增加,小家電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都在提升,小家電平均利潤率高,為企業帶來的收益也高。未來小家電在中國的利潤率和增長率均將提升至30%左右。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行業資訊
本站文章內容以及所涉數據、圖片等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華夏經緯立場。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管理員刪除。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華夏經緯(廣州)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終解釋權。